在職場我們日復一日地辛勤工作,隨著公司每年薪水調整個3%至5%,從25歲到65歲有整整40年時間投入工作,總以為這就是職場的盡頭,這是一個身為職場受雇者的典型的刻板印象,總把自己想像成被購買的那顆螺絲釘,然而,換個角度想若把自己當作一個藏著深厚價值的公司來吸引買家,和螺絲釘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市場,更具有競爭力。
而買方會出價多少,取決於自身價值的累積,傳統受雇者(Job Seeker)的職涯會在最年輕又有一定專業能力的35歲左右成為整個職涯中最具生產力的階段,而若把自己當作一人公司經營的事業經營者(Career Builder)則會在職涯中不斷挑戰自己,創造更多的自我價值,而職場價值曲線也會在中年後節節上升,屹立不搖。
事業經營者會積極找尋自己熱愛的事物、讓自己發揮,米哈里‧奇克森特米海伊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是一位來自匈牙利的心理學者,他提出了心流(flow)理論,心流是一個特殊的精神狀態,不單只發生在日常生活,在職場也會發生,當一個人極度專注於某件事時,身心靈會完全沈浸於其中,效率和創造力不僅會提高,甚至會忘記時間、忘記飢餓,一旦從這個狀態出來,可能會覺得口渴、肚子餓,但精神依舊很好,心情也很愉快甚至感覺到成就感,當熱愛自己的工作時,就會願意鑽研這項工作的相關技能,提升自身價值,目前研究歸納幾項條件可以幫助進入心流狀態:
1.要熱愛自己所做的事。
2.具備一定的技能,對你做的事有主控的能力。
3.要有挑戰性,難度大概微微超過你當下的能力10%,不要太難。
4.要有階段性的回饋和獎勵。
5.要有明確的目標,並且知道大致的步驟。
賈伯斯曾說過: 「You‘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.You can only connect DOTs looking backward.」有勇氣找到自己的天賦,進入心流狀態,是投資自己的職涯的最佳途徑,也是在多年後自己與同儕的差距。
每個職涯階段都是一次次磨練自己的機會,把自己當作事業經營者般的經營自己的職涯,一段時間就要回顧自己這間小公司,評估現在的我擁有了什麼能力、還欠缺的技能與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,十年後自己這間公司值多少錢呢?
撰文: Zoe, Sharon
Comments